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南山案通過/確保潤成增資 設三防護網


潤成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南山人壽案,金管會昨(14)日宣布全案過關。為確保潤成未來的增資能力,金管會設下「三道防護網」,要求潤成用於準備增資南山的300億元資金不能縮水。
金管會表示,近日將函覆潤成認可此交易案,並請潤成落實其承諾內容,每半年向金管會報告一次。金管會同時函覆投審會,以利投審會審查AIG撤資案。
AIG今年1月宣布將南山人壽97.57%股權賣給潤成控股,總價21.6億美元(約新台幣626億元),再加上金管會要求潤成提供300億元現金或等值資產,等於潤成買南山人壽,一開始就要拿出近千億元的資金。
金管會指出,潤成所提供的300億元,全都是有價證券,包括潤泰集團持有6.88%的高鑫(中國大潤發即將在香港IPO上市的主體公司)股票,價值有240億元;以及寶成集團持有3.7%的裕元股權,價值60億元。金管會請專家驗算後,認為高鑫股票價值180億元,要求潤成另外補提60億元現金。由於高鑫股票價值未來還會變動,金管會為確保潤成的增資能力,設三道防護網。
第一道,潤成除補提60億元現金外,在金管會要求下,另外又增提32億元現金,合計有92億元現金交付保管。
第二道,在高鑫掛牌後,一個月內的平均價乘以6.88%的股權,如果價值低於180億元,潤泰集團必須以等值資產補足。
第三道,設立「增補機制」,潤成計畫今年內增資南山人壽100億元,剩下的200億元,必須放在保管帳戶裡。當南山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低於250%,且保管資產價值低於200億元時,潤成都必須另外拿錢出來,補到200億元。
潤泰集團昨天宣布高鑫延後掛牌,金管會表示,已經掌握到此情況,不影響南山案的核准。高鑫不論何時掛牌,金管會都會注意其價格,只要交付保管的6.88%股權低於180億元,就會要求潤泰集團補提。如果高鑫股價高漲,潤泰集團也不能要求拿回部分股權。
【2011/07/15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南山案通過/確保潤成增資 設三防護網 | 財經焦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462652.shtml#ixzz1S8brDftK
Power By udn.com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併購案商譽攤銷認列 凱基證打贏稅局

[2011/07/12] [工商時報/金融稅務/A13版]

--------------------------------------------------------------------------------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凱基證併購包括豐源證券等中部4家號子後,攤銷「商譽」遭國稅局悉數刪除的爭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國稅局及財政部不准凱基認列91年度商譽攤提部分,但國稅局仍可上訴。

凱基證訴訟代理人周黎芳會計師指出,行政法院過去對「商譽」攤提事件,絕大多數都支持國稅局的看法,近年來一審行政法院在全部 69件此類官司中,僅有7%,其中的5件判決業者勝訴,其餘93%判決稅局勝訴。

周黎芳說,這5件業者勝訴的官司幾乎都是近來才判下來,可見經過業者長期爭訟,一審行政法院的部分法官,已逐漸能夠認同併購案中的確有「商譽」的存在。

凱基證從民國88年起陸續併購豐源證、信豪證、吉星證、信降證等 4家公司,共提列1億6,000萬餘元「商譽」,分5年攤提,其中91年度提列2,479萬元,日前經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准予認列。但90年攤提部分,先前已遭法院判決敗訴;其餘3年度尚在訴訟中。

年底整併 鴻海艦隊添戰力


  • 2011-07-11
  •  
  • 工商時報
  •  
  • 【記者吳姿瑩/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今年開始分拆整併旗下子公司,集團化身為航空母艦戰鬥群,鴻海本身有如航空母艦,帶領著第七艦隊迎戰產業變化,繼成立觸控面板兩家金雞母之後,又分拆光學鏡頭模組為第三陣營,鋰鐵電池為原瑞,之後旗下藍寶石最上游的長晶廠鑫晶鑽,基板廠兆晶於7月7日宣布整併計畫,成為鴻海集團第七艦隊的尖兵,也為鴻海集團航空母艦群增添戰力。
     兆晶與鑫晶鑽此次合併基準日為年底12月31日,合併後股本為14.5億元,暫定換股比例為1比1,確切換股比例要到半年報結算出來後,董事會及股東會同意才正式訂定。
     董事長郭莉莉表示,公司現在藍寶石長晶能力與技術皆已相當成熟,同時也具備自製藍寶石長晶原料三氧化二鋁以及晶種的能力,在30公斤小台長晶爐設備中,還可超進度長出30公斤以上的晶堆,長晶良率超過100%。此次湖口新廠更找來潤泰集團尹衍樑操刀建廠,預計將於今年10月完工。
     鑫晶鑽於96年設立,當年即成功長出第1顆25公斤級藍寶石晶堆,並於96年底順利出貨2吋及2.5吋藍寶石晶棒,直至97年再度導入52公斤晶堆量產,至今產能已達8至10萬毫米,由於公司看好LED照明及車燈將是下一波成長動能,此次擴產第一期將置入40台長晶爐,第二期將再置入150台長晶爐,預計明年第1季長晶爐裝置完成後,產能可以10倍躍進至100萬毫米。
     因為郭莉莉的全力衝刺,鑫晶鑽99年營收即躍升至2.9億元,同時順利轉虧為盈,99年全年稅後獲利6,411萬元,稅後EPS1.52元,今年第1季成績更為出色,營收已達1.4億元,毛利率也自去年48.28%跳升至63.15%,稅後純益達7,381萬元,EPS1.65元,首季獲利即超越去年整年獲利。累積公司4月及5月營收為7,987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55%。
     由於鴻海集團在LED產業布局綿密,旗下沛鑫鎖定LED燈具及路燈,鴻海在中國各地產區所採用的LED路燈即為沛鑫所供應,加上鴻海集團與中國地方政府關係良好,在中國禁用白熾燈泡、極力推廣LED照明以節省電力的政策推動下,未來鴻海集團有可能拿下中國地區廣大LED照明商機。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阿里巴巴 入股團購網一哥


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日前入股中國大陸最大團購網站─美團網,這是阿里巴巴繼旗下的「口碑網」、「淘寶聚划算」後,另一個擴大進軍團購領域的新布局,預期將衝擊現有團購網站的產業生態。
一財網報導,美團網日昨宣布已完成B輪數千萬美元融資,具體融資詳情將於本周內公布。據知情人士透露,此輪融資總額5,000萬美元,包括阿里巴巴、北極光、華登國際,紅杉資本等都有融資入股,其中以阿里巴巴最受業界矚目。
對這訊息,阿里巴巴和美團網方面均未置評,也未否認。美團網CEO王興說:「我們沒有公布這樣的訊息,融資細節將於今(7)日公開。」
團購網站去年就掀起融資風潮,相關團購網站接連獲得高額融資。據易觀國際統計,2010年中國團購網站共獲13起融資,涉及九家團購網站,融資金額近人民幣7億元(約新台幣30億元)。這風潮延續到今年,例如拉手網融資總額達到1.6億美元,大眾點評網獲得融資1億美元,窩窩團聲稱融資2億美元,上周滿座網又宣布B輪超過5,000萬美元融資。
對美團網而言,B輪融資5,000萬美元有助於提升競爭力,目前團購業仍處於燒錢、併購階段。易觀資料顯示,今年團購網站廣告投放計劃已超過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4億元)。
美團網是中國大陸流量最大的團購網站,業界估計其毛利率約10%,今年銷售目標為16億元(約新台幣70億元)。美團網於2010年10月已獲得紅杉資本2,000萬美元融資。
阿里巴巴旗下已有「淘寶聚划算」的團購類產品,顯示出強大的銷售能力,不過「聚划算」鎖定的是實物類商品,且流量來自於阿里巴巴體系內。
分析師胡龍飛認為,美團網是外部流量環境中的非實物服務性產品團購,在這一業務領域中,阿里巴巴的「口碑網」此前全國擴張一直不順利,投資美團網可獲得業務拓展機會,而美團網也有望獲得阿里巴巴的集團資源。
【2011/07/07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阿里巴巴 入股團購網一哥 | 兩岸經貿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442898.shtml#ixzz1RNquBmNb
Power By udn.com 

防蘋果 宏達電買S3自保


  • 2011-07-07 01:38
  •  
  • 工商時報
  •  
  • 記者吳筱雯、張志榮/台北報導
 蘋果告宏達電侵權宣判在即,股王宏達電昨(6)日宣布,斥資3億美元(於86億新台幣),從威盛、王雪紅投資公司WTI手中,買下繪圖晶片公司S3,收購案預計年底前完成。由於本月1日,S3控告蘋果侵權案獲得初步勝利,市場認為,宏達電突然買下S3,應是求自保。
 宏達電財務長容覺生強調,收購S3有助於減輕宏達電權利金支出,對宏達電財務上利益,將大於3億美元。
 由於外界對此次股權收購案,存有關係人交易疑問,但因S3握有足以與蘋果抗衡專利權,一位歐系外資券商分析師便說:「只能含淚支持。」
 摩根大通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郭彥麟認為,國際機構投資人對於宏達電未來併購策略勢必會有所疑慮,這些都有待公司在月底法說會的進一步說明,目前仍維持「加碼」投資評等與1,600元目標價不變。
 S3曾是90年代全球繪圖晶片龍頭,2001年被威盛併購,後因虧損,再由王雪虹投資公司WTI進行增資。儘管S3在繪圖晶片領域地位早已不復當年盛況,但S3過去累積多項影像處理、壓縮/解壓縮專利,如圖紋壓縮計算法(S3TC),不僅授權給微軟XBOX、新力PlayStation、任天堂Wii等大廠,這些專利更意外成為幫助宏達電對抗蘋果侵權官司的重要資產。
 去年6月底,S3在美國ITC控告蘋果iPhone、iPad侵犯其4項專利,要求不得進口與銷售iPhone與iPod,ITC於7月初宣布初判結果,蘋果確實侵犯S3兩項專利。
 隨蘋果在ITC控告宏達電侵犯10項專利,宣判時間點可能由8月5日提前至7月15日,宏達電昨突宣布買下S3,頗有為專利權案買護身符的意味。
 不過,由於S3兩大股東威盛、WTI都與王雪紅有關,S3年營收僅有1億元出頭、連年虧損,加上淨值為「負」915萬美元,此次宏達電卻以高達3億美元買下,引發外界嘩然。
 對此,容覺生表示,收購S3主要是看上其專利,價格是由專業的專利鑑價公司與律師所認可,他「不想揣摩外界想法」。
 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倒是認為,3億美元雖然不是個小數目,但宏達電若能利用S3這張王牌繼續在美國市場銷售,國際機構投資應該可以接受。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元大併購 轉向東南亞


元大金控投資長林添富昨(5)日指出,元大金未來併購證券同業的目標將轉向海外東南亞地區,併購台灣本地券商的機會大幅降低。
林添富目前同時兼任元大證券代理總經理,他昨天表示,元大併購寶來有三個目標,首要是讓兩家公司整併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其次是讓合併後的元大寶來證券能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最後則是要找尋新的併購標的。
元大證券今年出售新加坡上市公司金英控股大賺75億元,幕後的靈魂人物就是林添富。
林添富當初主導購入金英控股股權,以每股星幣0.6至0.7元左右購入,當時金英控股的淨值逾星幣1.2元,今年處分金英控股股權後,讓元大金今年獲利暴增。
林添富指出,現階段對於券商來說,能夠大舉獲利的機會已不多見。出售金英控股後,元大金會持續在海外,特別是東南亞地區找尋併購標的,在景氣循環到谷底時,逢低購併證券同業,模式一如當初併購金英控股一樣,收購之後加以整頓,除了找尋業務互補的併購對象外,也可為金控創造獲利。
對於元大併購寶來後的兩家公司整併方向,林添富昨天明確表示,寶來期與元大期的合併將與證券業務合併同步,至於香港元大證券與寶來證券,中長期規畫也將朝向單軌制,讓香港成為元大進軍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市場的窗口。
針對先前有外資券商看衰元大併購寶來後,經營績效將會受到龐大的人事開支拖累,林添富也說,不裁員並不代表成本無法降低,這個產業本身就會有人員的流動率,人事成本不會無限制地擴張。
林添富亦不諱言地說,元大與寶來正式合併後,短期確實可能面臨合併陣痛期,不過,以元大過去幾度成功經驗來看,「陣痛期不會太長,頂多就是一年左右」。
元大金昨日也公布6月營運績效,稅後純益4.36億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114.94億元,稅後每股盈餘為1.42元。
【2011/07/06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元大併購 轉向東南亞 | 上市公司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4/6440553.shtml#ixzz1RHk5VKWO
Power By udn.com 

遨睿收購國巨,為何破局收場?


眾所矚目的遨睿收購國巨案,為管理階層結合私募對市場行公開收購,六月底在投審會審查決議下宣告破局,成為第一件遭投審會駁回之私募基金股權收購案。在此種形式的案件中,管理階層與私募基金各自扮演什麼角色?下市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股東權益該如何確保?
【撰文/黃曉雯】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公司董事長陳泰銘於今(100)年4月6號宣布其與國際私募基金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合組遨睿股份有限公司(Orion Investment Co.,Ltd.),以每股新臺幣16.1元的價格對國巨進行公開收購,並於現金收購達到指定門檻後下市,此舉引起市場一片譁然。由於遨睿大股東即為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及私募基金KKR,股權比率各占55%、45%,因此在市場上也引發左手換右手、枉顧小股東權益等質疑,使得本案所採用之「管理階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MBO)併購模式之相關法規合宜性引發熱烈討論。

為什麼要MBO?
動機及常用手法
「管理階層收購」係指公司管理階層計畫將該公司私有化(taking the company private;going private)之行為,贊成者認為可降低代理成本,集中股權能激勵經營管理,政策規範應保持中立不應採過多干涉;反對者則認為管理階層挾經營權優勢,趁標的公司低價時收購,使得小股東權益受損。兩種意見迄今尚無定論,使得主管機關面對MBO案件多以相當審慎態度因應。

分析企業採取管理階層收購策略背後可能動機,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吳啟銘歸納,可能在於早期企業擴充太快,股本膨脹且股權過於分散,使得股價長期疲弱不振;或是營收成長無法支撐如此規模,公司掌控者認為持股比例不高,誘因不足以讓管理者實現好處;抑或是管理者看到企業前瞻價值,認定公司價值並未充分反映在股價上,希望藉由管理階層收購將公司買回集中管理,獲得再次實現企業價值的機會。

管理階層收購常用策略手法,為管理階層與私募基金或策略投資人先組成特殊目的公司,作為收購或後續合併主體,取得多數股權後將公司私有化或下市。近年來國際間私募基金投資風潮盛行,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逐步開放,外資著眼於國內股價低估及利率偏低等特性,臺灣企業成為具高吸引力之投資標的,而引進私募基金收購這樣的做法,也越來越常見。

私募基金扮演角色及相關審查規範
由於管理階層獨自收購可能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因此結合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相當常見,根據證券交易法第7條,將私募定義為「本法所稱私募,謂已依本法發行股票之公司依第43條之6第1項及第2項規定,對特定人招募有價證券之行為。」為了幫助企業籌措資金,增強資金運用之彈性空間,近年來私募也成為公開發行公司重要籌資管道之一。

私募提供資金活化企業並非不可為之,惟主管機關應針對其投資之必要性、價格合理性、股東權益保護、未來相關規劃及經營權變動之可能性,要求收購者提出足夠且完整的說明,尤其對國外私募基金,必須確保其在臺經營是否已達足夠年資、外匯資金進出應適當控管、財務槓桿比例合理性是否足夠,以及避免資本弱化、債留臺灣,倘若上述條件均合乎相關規定,並能提出完整未來營運規劃,私募股權基金對企業活化也能帶來正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