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3日宣布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到明年6月底為止,將再收購6,000億美元公債,希望藉此提振經濟,壓低利率。 經過兩天決策會議後,Fed決策官員決議推出市場期待已久的新量化寬鬆政策,並表示如果經濟依然疲弱,且物價在低檔盤旋、失業率居高不下,將再收購更多公債。市場原預期的收購規模是5,000億美元。 Fed表示,未來八個月每月將收購750億美元公債,且第一輪收購公債到期後的2,500億至3,000億美元收益也將再投入公債市場;如此一來,收購規模達8,500億至9,000億美元。Fed 還將依8月的決定,每月購買大約350億美元公債,取代將陸續到期的抵押貸款債券。 Fed計劃收購的公債,近半數為5至10年期公債。負責收購事務的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表示,收購的公債類型從未滿2年期到30年期都有,「平均存續期間為五到六年」。 Fed決策小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在會後聲明中表示:「委員會將定期檢討收購證券的速度,並視情況調整方案,以促進就業和物價穩定。」Fed官員指出,收購債券大約相當於讓短期利率下降0.75個百分點。基準利率在2008年12月時已降至逼近零,因此Fed 沒有其他傳統工具可刺激經濟,只能改用收購資產等非傳統措施。 收購公債是希望維持長期利率在低點,降低貸款成本,鼓勵消費者增加支出、企業擴大投資,帶動經濟成長。在2009年1月到今年3月期間,Fed已收購近1.7兆美元的公債和抵押貸款債券,各界認為此舉成功助美國脫離金融風暴和經濟衰退泥淖。不過,當時市場擔心通膨升溫,這次各界仍有類似疑慮,新的資產泡沫和通膨會不斷膨脹、美元大崩盤。堪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何尼形容,收購公債與「和魔鬼討價還價」沒兩樣。但Fed主席柏南克投書華盛頓郵報,強調外界誇大疑慮。 量化寬鬆Q&A 股匯房市怕成泡沬 【經濟日報許玉君/整理】 Q:什麼叫做「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A:貨幣政策制定者(例如美國聯準會、中央銀行),控制銀行體系的資金「數量」,保證市場資金維持寬鬆。「量化」是指定期固定釋出一定數量的資金,以美國這次的新量化寬鬆貨幣措施為例,將在八個月內再收購6,000億美元公債,平均每月購入750億美元,等於每月聯準會都會釋出750億美元的資金到市場。 Q:什麼國家首先採取量化寬鬆政策? A:日本。各國央行寬鬆貨幣政策一般有兩種做法,一是降低利率;二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增加貨幣供應。以前各國央行最常控制利率,但當利率已降無可降時,例如日本利率已降至零利率,就只能選擇第二種作法,向市場釋金。 Q:美國為何要採取新一波的「量化寬鬆」? A: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國曾推出第一波高達1.25兆美元的量化寬鬆政策,實施期間從去年3月到今年3月;但今年3月屆期後未退場,並陸續小額進場,到今年底為止共推出近1.8兆美元的量化寬鬆。由於失業率近10%、通貨膨脹率則走低,顯示景氣復甦緩慢,促使Fed實施第二波量化寬鬆,挹注更多資金。 Q:「量化寬鬆」效果如何? A:淺白來講,量化寬鬆雖不是直接印鈔票,但因為聯準會收購公債的錢,是以擴張資產負債表而來,因而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做法幾乎等於印鈔票。 美國聯準會透過不斷在市場釋金,刺激民眾消費,以避免真正發生經濟二度衰退帶來的通貨緊縮問題。 因為量化寬鬆是在市場釋出大量資金,以紓緩經濟衰退的影響,結果就是造成市場上美元資金太多。當市場資金供給遠大於需求時,美元貶值是無法避免的趨勢,加上國際市場交易都以美元報價,也會帶動原物料價格上漲。 Q:量化寬鬆對他國影響? A:美國聯準會釋金,市場充斥低利的美元,追求報酬的資金會流向各種可以炒作的標的物,造成物價、房價大漲,「吹」生資產泡沫。 貨幣大戰也可能愈演愈烈,預期未來一年內美元將繼續走弱,部分新興國家的央行早已展開干預匯市措施,未來捍衛匯率將會更辛苦。 資產泡沫加上弱勢美元,使亞洲國家面臨物價跟匯率兩難取捨,貨幣升值可減緩通膨壓力,但會損及出口競爭力;不升值,又難以抵擋通膨壓力。 Q:可能導致的結果? A:美國啟動第二波寬鬆量化政策,弱勢美元的走向會更明顯,造成更多熱錢湧入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國家,這些國家將面臨匯率波動、通膨壓力和資產泡沫等三大課題。 Q:對台灣的影響為何? A:熱錢也湧入台灣,造成新台幣匯率大升(但央行積極阻升)、房價、股市大漲等後遺症。但學者認為,台灣的資產市場應不致全面泡沫化,但會呈「M型化發展」,精華區土地與商業辦公大樓會大漲,但只有有錢人和大企業才有能力進駐,市井小民無法在精華區從事經濟活動。 資料來源:中研院院士管中閔、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台灣經濟研究院第六所所長楊家彥、聯合報 【2010/11/05 經濟日報】 |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和魔鬼交易?美再撒錢買公債 股匯房市恐泡沬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