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社論-瀕戰的世界:全球化的代價?


  • 2010-11-01
  •  
  • 工商時報
  •  
  • 【本報訊】
     自從2008年9月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第二次「全球化」營造的太平盛世突然變了調。如今各國在合力清理華爾街貪婪所埋下的地雷後,重新面對各自的發展困境,應變態度因而從齊力斷金轉為交相指責,尤以美國指控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導致兩國貿易失衡,更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在美中(G2)交鋒中,國際股匯市震盪,熱錢伺機流竄,不僅大賺波動財,更推升商品與房產泡沫;新興國家央行為了防止資金泡沫破滅損及經濟復甦,勉力阻升以求匯率相對穩定;擔心美國聯準會印鈔票印過頭的人竟然倒貼,也要搶買通膨公債。
     蹺蹺板的兩端,一端是只問利益不管道義的熱錢,一端是維護國家權益優於國際穩定的各國政府,形成左右擺盪劇烈、令人膽戰心驚的財經現況。有人稱之為投資「新常態」,有人則憂心這是全球化逆轉的前兆。以史為鑑,第一次全球化終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前列強「東風吹,戰鼓擂」的叫陣局面,的確讓不少人產生瀕臨戰爭的危機感。
     理論上,全球化的最高境界是「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過去兩次全球化雖未臻此化境,但確實有助於提升全球經貿擴張速度。根據統計,1870~1914的第一次全球化,全球貿易平均每年成長4%,全球GDP平均年增1.3%,是1820~1870年均增幅的2.45倍,美日德三強乘勢崛起。
     第二次全球化從二戰後的1950年起算,到1970年代末為初階段,期間創造不少經濟奇蹟,包括美國鞏固世界霸主地位、戰敗的德日浴火重生,而台港星韓等四小龍的奮起,對亞洲更是別具意義。
     70年代末迄今,是為第二次全球化的第二階段,此期間歷經中國改革開放、蘇東波浪潮與資訊科技革命,國際經貿交流之頻繁更甚以往。尤其冷戰結束後的這20餘年間,以中國為主的世界工廠,讓歐美跨國企業得以架構出全新的全球運籌體系。在世界工廠的廉價生產成本支撐下,全球共享了一長段罕見的低通膨穩健成長期,有別於70年代因兩次能源危機而遭通膨赤燄紋身的慘痛經驗。
     據統計,1973~2007年的全球貿易平均每年成長11%,貿易總額占GDP比重由22%勁揚至42%,跨國資本流動總額對全球GDP的占比,更從5%躥升至21%。美國仍然是這波和平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但中國崛起牽動東西情勢,有人視為西消東長的轉捩關鍵,有人則認為是對當前世局的重大挑戰。
     第二次全球化締造的經貿榮景在金融風暴後化為泡影,也勾起兩次大戰間「全球大蕭條」的血淚記憶。世人首度真正驚覺到全球化的「可怕」:在跨國間流動的資本,除了有助於成長的直接投資,原來還有包藏禍心的龐大熱錢;美國聯準會無止盡印鈔票救市,更助長了熱錢的囂張氣燄。
     身為強權的美國卻也滿腹委屈,財政部長蓋特納在逼升人民幣之後,又大談以匯率手段消弭全球經濟的不平衡。蓋特納口中的不平衡貿易,指的當然是中國為主的出口導向經濟體,大賺美國貿易財,讓美國承受巨額的貿易逆差。從絕對數字來看,蓋特納言之有理,卻忽略了全球分工的現實。美國跨國企業未來就算不給中國代工,也會揮師到東南亞等其他工資低廉的地區;換言之,三角貿易所創造的貿易順差,只會從中國轉移陣地,不會回歸美國本土。況且,國家有分大小,發展策略互異,彼此截長補短,與其說不平衡貿易是一種扭曲現象,不如視之為全球化的一種結果,適度矯正可矣,想要完全消除逆差則不啻奢望。
     然而這樣的邏輯,放在民族國家的利益下,終究是有理說不清,也因此下半年以來G2匯率與貿易角力戰越演越烈,國際貨幣基金(IMF)與G20的調停功能也因而無從發揮。
     從政治現實看,IMF與G20就算想當G2的和事佬,也是力不從心。G7論壇在被G20取代前,最大的「成就」是"agree to disagree",唯有尊重彼此歧見,才有存異求同的可能。兩強相爭下的IMF與G20若能發揮"agree to disagree"的作用,已屬難得。
     由此觀之,G20財長日前發表公報強調各國將努力避免貨幣競貶,可說是一種「應然面」的宣示,而多個會員國央行在會後的干預行為,也不該遭批為輕諾寡信,畢竟他們只是阻升而非競貶。繫鈴與解鈴的關鍵,仍在G2兩強。
     瀕戰不等於終需一戰,但因為已逼到懸崖邊,又有兀鷹虎視眈眈,可轉圜的空間變小。我們當然希望結局是「G2同榮」,全球化通過危機考驗後再進階,一如中國在G20財長會前升息,蓋特納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歧山在G20財長會後密談,被國際輿論視為各讓一步的識實務發展。
     怕只怕擦槍走火,演變為「G2同籠」,迭次築起的關稅壁壘造成全球化逆轉。儘管情勢惡化到以武力解決的機率比中樂透頭彩還低,但如果真的發生,套用當前的流行語,那將是舉世「百年一遇」的大劫難!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投信基金 投資範圍放寬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金管會委員會21日討論通過,放寬投信基金投資上櫃有價證券的範圍。
金管會指出,上櫃有價證券日趨多元,基金投資國內上櫃有價證券範圍,將擴大包括封閉式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受益證券、金融資產證券化受益證券或資產基礎證券、不動產資產信託受益證券及第一上櫃股票、第二上櫃股票及台灣存託憑證(TDR)等。
另外,金管會也放寬組合型基金可以投資期貨信託事業發行的期貨信託基金。
金管會昨天發布「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修正案,主要事放寬基金操作限制,另外為了配合類貨幣市場基金將於今年底轉型為貨幣市場基金,也放寬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空間。
金管會指出,貨幣市場基金投資任一公司發行、保證、背書的短期票券及有價證券者,若該公司的短期信用評等在twA1 級以上,且長期評等在twAA-以上,基金投資上限,將從淨值的10%提高到20%。投資短期票券金額,則不得超過該公司淨值的10%。
考量基金所投資的短期票券,不限於票券商保證者,為完整規範基金投資短期票券的風險分散程度,規範基金投資於任一公司所發行、保證或背書的短期票券,最高比率為基金淨值的10%,且不得超過5億元,以分散投資風險。
不過,考量貨幣市場基金以投資貨幣市場工具為主,新規定貨幣市場基金除符合前述分散比率外,並不受上述5億元限制。

兩檔REITs清算 添變數



【經濟日報╱記者黃國棟/台北報導】三鼎與基泰之星兩檔不動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今(28)日將舉行受益人會議。由於會議型態是由受益人以書面方式回覆,兩家受託機構與股務代理機構昨天彙整受益人回覆意見,清算的決定不排除出現變數。
受託機構原先預估,這兩檔REITs商品的清算可順利過關,但因金管會前天臨時發布新聞稿,請投資人「審慎評估」,業者表示,考量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及政策因素,今天受益人會議結果可能增添變數。
國內八檔REITs商品多數是由法人投資,包含壽險公司、建設公司或企業,一般投資人的持有比重甚低,每天交易量因而也僅數十張。
根據統計,三鼎持有法人以保險業者49%最高、銀行15%、證券10%,金融機構合計持股就占74.5%,若包含其他企業,法人持有比重超過八成。至於基泰之星,保險持有35.5%、銀行9.5%、證券期貨14%,合計金融機構占59%。
對保險業者而言,REITs每年穩定的配息,因此是保險公司相當看好的投資標的,保險公司也曾透過壽險公會與金融總會向金管會提議,希望放寬投資REITs上限。
業者指出,這兩檔REITs所以傳出投資人有意清算,主要是國內商用不動產價值持續飆高,但八檔REITs商品除每年配息約3%至4%,股價始終在票面10元,甚至低於10元,根本無法確實反映商用不動產飆升行情。金管會對兩檔REITs商品發行至今僅四年就要清算,雖未公開反對,多少讓市場嗅出不很認同的氣氛。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十二五規劃/寫入ECFA 建和平框架



中共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全文,提出未來五年中共對台的工作重心,將在「胡六點」的基礎上,「推進兩岸交往機制化進程,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而經濟和文化交流,是中共未來五年的對台工作核心。
除了提出和平發展框架,並將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落實兩岸經儕合作框架協議(ECFA),加強新興產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這也是首度將落實ECFA寫入「十二五規劃」的工作重點,另外將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加強兩岸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五年前的「十一五規劃」中,因扁政府逐漸採取激進的兩岸政策,中共的對台工作重點聚焦「貫徹實施反分裂國家法,推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加強與反對台獨、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台灣各黨派的對話與交流」。
「十一五規劃」也強調,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台灣民眾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
昨天公布的「十二五規劃」,在「十一五規劃」的基礎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對台主軸,胡六點的主張也首度納入「十二五規劃」,要求「全面貫徹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和六點意見,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
在字句用語上,全文已比「十一五規劃」的「三不」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有所緩和。
「十二五規劃」提出,將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促進雙向投資,加強新興產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加強兩岸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試作用。
【2010/10/28 聯合報】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基金舵手 買自己的基金嗎?

【經濟日報╱綠角】中古時代的遠洋貿易航行,每一次出航都要募集資本。一群股東出資,購買船隻、雇用水手,計畫貿易路線,然後交由船長帶領,希望在漫長的旅程後,從遙遠國度帶回的奇珍異寶,可以為股東們創造豐厚的收益。
船長身繫所有股東的期待,也是這趟旅程的靈魂人物,他知道那裡有海盜出沒,要避開暗礁、要知道靠岸後找誰做生意,這趟旅程全靠他了。
為了讓船長有確實完成任務的充分動機,股東會有兩個要求。第一,船長既然叫做船長,他當然要在船上,親自走完這一趟旅程。第二,船長自己要入股。這樣一來這趟航行的損失,也會是船長的損失;這趟航行的所得,也會是船長的收獲。
這兩個要求,確保船長與股東的利益一致。船長完成任務,就是替自己帶來好處;把任務搞砸了,對自己沒有好處。這就是「同在一條船上,患難與共」的真義。如此一來,船長才不會搞花樣,譬如跟海盜勾結,假裝路上遇劫,其實收受海盜給的「回扣」。
回到現代的基金投資,其實跟古老的遠洋航行相當類似。投資人出資,將資金託付給基金經理人,希望他帶領我們走過波濤洶湧的金融大海,帶領我們找到財富。問題是,這位船長,這位基金經理人,他自己在船上嗎?你知道自己的基金經理人有沒有投資自己的基金?
假如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麼很抱歉,你正坐在一艘船上,而你不知道船長有沒有跟你在同一艘船上。
不過不知道答案的責任,也不全在投資人身上。在台灣發售的基金,不論是本土投信發行的基金或是境外基金,幾乎全都查不到基金經理人投資多少資金的資料。
在美國,所有美國註冊基金都須在附加資料說明(Statement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以級距方式,在文件註明基金經理人對自己基金的投資金額。金額大小,也被專業基金分析機構──晨星公司,視為經理人對自己基金的信心指數。
想想看,假如經理人連自己的基金都不投資了,你為什麼要投資呢?假如這支基金裡全都是別人的錢,和基金裡有自己的錢,那種狀況,經理人會更加負責、小心的投資呢?假如有個廚師說自己的菜很好吃,但他卻從來不吃,你會相信嗎?
問問我們的金融主管單位,為什麼不強制規定公開經理人投資金額?問問看你的基金公司,你的基金經理人到底有沒有投資自己的基金?投資朋友,不要坐在一艘沒有船長的船上,還坐得很高興。
(作者是網路知名財經部落客,曾出版《股海勝經》。部落格推崇指數化投資,以投資人觀點出發,提供少見於主流媒體的觀點。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社科院預言 中國40年後世界第二強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等部門昨日聯合發布二○一○「國家競爭力藍皮書」指出,二○二○年中國將進入G20五強,二○五○年將成為世界第二強國,僅次於美國。
報告說,採「梯次追趕戰略」,將助中國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等共同舉辦的「國家競爭力報告」研討會昨天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二○一○「國家競爭力藍皮書」。
藍皮書指出,國與國間競爭日益激烈環境下,提升本國競爭力是勝出的關鍵。藍皮書描繪,中國國家競爭力的總體戰略目標是:到二○二○年,中國成為先進國家,進入G20五強;到二○三○年,中國綜合國家競爭力僅次於美國和歐盟;到二○五○年,中國綜合國家競爭力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強國。
藍皮書指出,實現這一目標的戰略路徑是採取「梯次追趕戰略」,逐步提升國家競爭力,最終將中國打造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
「梯次追趕戰略」就是「高端引領、重點跨越、規模競爭、多層合作、國家行銷、內外互動、制度創新」。報告認為,中國要集中優勢資源,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新興資訊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七大戰略性產業,利用這些制高點帶動中國的整體發展。
藍皮書指出,自二○○九年以來,中國已有十四個省份邁入產值人民幣兆元俱樂部。富可敵國的地方大國不斷湧現,標誌著中國以一省之力與他國競爭的時代到來。從人口規模看,中國也有不容小覷的優勢。如果農村消費需求充分釋放,中國的國內需求水準將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強勁驅動力。
最後,藍皮書還特別強調國家行銷的重要性。如美國、德國等設計各種行銷方式來推廣自己的國家,國家行銷已成為讓富國變得更富的核心「武器」。
在擴大規模同時,更要提升中國形象,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的產品、人文和環境,增加中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時還要積極行銷中國的發展道路模式。報告認為,中國國家品牌的行銷將是一種軟力量的擴張和傳導,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2010/10/26 聯合報】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防盈正案重演 金管會嚴控投信業

為防堵盈正事件重演,金管會決定加強對投信事業管理,除約談投信時當面告誡外,未來對於投資分析報告及交易決定等投資四大流程,一旦重覆違規,將加重處分,以達嚇阻作用。
盈正在上櫃掛牌後股價暴漲暴跌,傳出有不肖基金經理人利用基金資金介入炒作,引發主管機關關注,金管會官員昨(24)日表示,個案部分的處理須等櫃買中心報告出來,為防範類似弊案,未來對於投信業者投資決策等流程,將加強控管,並對違規者從嚴處分。


金管會最近分批約談投信業者,金管會官員表示,約談中已當面告誡,一些重覆違規的投信業者必須注意改善,金管會也將持續緊盯。
根據投信投顧法第17條規定,投信事業運用投信基金投資或交易,應依據其分析報告作成決定,交付執行時應作成紀錄,並按月提出檢討報告,其分析報告與決定應有合理基礎及根據。
上述分析報告、決定、執行紀錄及檢討報告,均應以書面為之,並保存一定期限。
金管會檢查局發現,不少投信業者常出現的缺失是違反上述流程,在運用基金投資或交易時,分析報告與投資決定缺乏合理基礎及依據,投資分析報告作業,也流於形式。證期局常處罰這類違規案,但罰鍰大多僅12萬元。近半年來,包括國泰、聯邦、保德信、統一、犇華、摩根富林明、台新、新光及德銀遠東等九家投信業者因違反上述規定被罰。
一旦投資流程未確實依規定執行,就很容易發生炒作等弊端,金管會決定對這類重覆違規案件加重處分,以收嚇阻作用。
金管會官員表示,投信業者必須做好投資決策等內控,才能防範可能的炒作弊端。除了投資四大流程的落實外,金管會在這波約談投信業者行動中,也要求投信業者,注意高收益債券基金的銷售,必須將各種風險充分告知,不能誤導投資人。
【2010/10/25 經濟日報】http://udn.com/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前瞻十二五/內需淘金 台商遍地開花




大陸「十二五」規劃鎖定新興和節能產業,風力發電熱門。圖中新疆總投資13.8億元人民幣的一千兆瓦風電項目一期工程,在「中國風谷」奠基。
(新華社)
前言
中共十七屆五中閉幕,通過「十二五」規劃,大陸新一輪的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計畫出爐,為台灣帶來新機會,也將對大陸帶來根本性的轉變。本報推出「前瞻十二五」專題,為讀者勾勒新方向。



中國大陸「十二五」啟動新一波計畫經濟行動,國內官員認為,「十二五」將開放大陸內需市場,台商經營據點可望從東南沿海到「遍地開花」,賺錢的企業將由電子業擴及傳產、食品、基建,甚至服務業。


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表示,「十二五」規劃中的七大戰略性產業,與台灣正在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及四項智慧型產業,重疊性甚高,雙方應有相互合作的機會。
胡仲英說,「十二五」以「保增長、調結構」為主軸,將積極擴大內需,這表示未來大陸內需市場的商機可期,台商勢必開始經營品牌。
他預言,未來台商經營據點將由東南沿海擴及內陸,可說是「遍地開花」,台商利基也將從現在的電子業,增加到傳產、食品、基建、物流,甚至是各種服務業。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指出,在製造業方面,台灣可透過經濟部正在執行的「搭橋專案」,納入兩岸都正在集中火力發展的明星產業,例如電動汽車、LED照明等。
林祖嘉也認為服務業的商機無限。他說,「十二五」的主軸是發展內需型產業,也就是非貿易財,簡言之就是服務業,像是零售、物流、醫療、金融資訊業等,基本上與台灣主力產業的競爭性不大。
他強調,國際資金持續流向東亞市場趨勢十分明顯,兩岸未來的經貿依存度只會增加,如果台商能夠透過ECFA(兩岸經濟協議)的特殊條件,搶攻外資企業無法分食的大陸服務業市場大餅,絕對是台資企業的最大利基。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巫和懋表示,中國大陸明年啟動的「十二五」,與我們同樣也是明年開始的「黃金十年」,必然會存在若干競合關係,未來究竟誰會勝出,端看誰的目標設定明確、又有執行力。
巫和懋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不一樣,「他們是計劃經濟、我們不是」,但「十二五」基本上很類似台灣過去致力的「產業升級」,彼此一定會存在競爭性。特別是大陸若干關鍵產業如綠能等,甚至走在台灣前面,投資金額又大,台灣其實不需要和他們「硬碰硬」。
【2010/10/20 聯合報】

中國升息一碼 全球驚慌


  • 2010-10-20 01:05
  •  
  • 工商時報
  •  
  • 記者康彰榮、蕭美惠、黃欣/綜合報導
各機構對9月CPI預測
各機構對9月CPI預測
 中國人民銀行昨(19)日晚間7點在各界訝異聲中,突然宣佈從今天起調升存貸款基準利率各1碼,受此影響,美元立即竄高,全球股市和油金商品全面下挫。美股開盤即告大跌,道瓊等三大指數跌幅逾1%。
 此為人行自2008年12月以來,首次動用利率貨幣工具,同時也是2007年12月以來首度升息,確定了中國進入貨幣從緊的升息週期。
 財經界認為,人行升息主要是為了抑制通膨,但升息1碼不足以降低價格水平,預估未來還將連續升息。此外,也有分析指出,升息將加大人民幣升值預期,拉大對美元的匯差,吸引熱錢加速流入,進而削弱調控效果。
 中國人民銀行昨晚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據此相應調整。
 人行昨日升息的作動,引起各界極大的震撼。對於升息的動機,專家都指向持續高漲的通膨壓力。投資機構普遍認為,明日即將公佈的CPI數據可能已在敦促中國進一步緊縮貨幣。市場預估,9月CPI甚至可能飆升至接近4%,創下年內新高。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指出,人行升息顯示其對下半年及明年物價走勢持謹慎態度。
 而受此影響,周二紐約早盤,美元勁揚到1.3800美元兌1歐元,幅度達1.0%;美元兌日圓升值0.6%,達81.75日圓。澳元下跌至0.9804美元,較盤中高檔大幅滑落1.5%;加拿大元觸及10月盤中低點,成為1美元兌1.0344加元。
 擔憂升息將減緩中國成長,波及商品需求,紐約12月期金大跌35美元,幅度達2.6%,為每英兩1337.40美元。其他重金屬連帶滑落,12月期銀大跌3.3%,每英兩23.62美元。
 而在油市,11月紐約原油大跌2美元,為每桶81.08美元。倫敦布蘭特原油下挫2.07美元,報82.30美元。
 RBC資本市場指出,中國升息的理由是中國的寬鬆貨幣造成全球資產需求(含商品)大增,啟動升息回合之後,可望減少中國的需求。
 至於升息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美元還在貶值周期,現升息會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跟美元差距越來越大,導致熱錢流入加速。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葛洛斯 將加碼南韓資產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彭博資訊十八日電】
有債券天王稱號的葛洛斯(Bill Gross)表示,由於南韓經濟基本面良好,將在現有的50億美元投資外,加碼買進南韓資產。
在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管理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的葛洛斯,16日在Pimco紐約總部接受韓國經濟日報專訪時指出,南韓的股、債市都「被低估」。
他說:「若觀察經濟基本面、公共財政和成長潛力,南韓是比美國更好的投資地點…。美國的經濟成長率達1%至2%,遠低於南韓的4%到5%。」
報導指出,Pimco已購買包括準公債在內的各種韓元計價資產,未來也可能投資南韓匯市、股市和銀行債券。葛洛斯並未透露Pimco何時會進場加碼。
彭博資訊的資料顯示,南韓Kospi指數的本益比為10.9 ,不僅遠低於日經225指數的16.67,也低於美國標普500指數的14;南韓10年期公債殖利率為3.92%,也遠高於美國同期公債的2.56%殖利率。
葛洛斯說,投資巴西、南韓、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國貨幣的「前途似錦」,因為上述國家的經濟動能強勁,利率展望也看升。他說:「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 )和財政部實在沒有理由拒絕弱勢美元。」
韓元匯價本月至今已升值2.3%,為日圓以外表現最佳的亞洲貨幣;巴西里爾同期升值2.5%,升值幅度稱霸拉丁美洲。南韓國民銀行(Kookmin Bank)貨幣交易員高允進(音譯)說:「Pimco過去幾週來已持續買進韓元,因此葛洛斯這席談話應不致對市場造成太大影響,但可增強韓元看升心理。」
Pimco營運長賀道格(Douglas Hodge)上周接受彭博資訊專訪時表示,該公司預期Fed推行的第二輪公債購買計畫的效果有限,因此已持續減持美國公債。
美國和南韓資料則分別顯示,中國今年頭七個月已減持5.4%的美國公債,金額減少至8,467億美元;中國今年頭九個月持有的南韓公債暴增近兩倍至5.15兆韓元(46億美元)。
【2010/10/19 經濟日報】

五中公報 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聯合報/提供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提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主軸,將仍以和平發展為主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從內容來看,這是歷來中共中全會會議公報對兩岸關係著墨最多的一次。

四天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昨天在北京閉幕,討論和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中共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措施定調。按照慣例,會後發布的會議公報內容,即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稿的重點部分。
昨天發布的會議公報中,有四句話談及兩岸關係,即「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
「十二五規劃」是兩岸簽署ECFA之後,中共當局提出的首個五年規劃。從會議公報的短短幾句描述來看,「中共十二五規劃」中仍以「胡六點」為基調,也是後ECFA時代的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內容。
此外,公報論述兩岸的文字,在中共總理溫家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曾提及。由此可知,未來中共對台政策,還是以維持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為主,同時將全力推動兩岸的經貿關係走向正常化和制度化。與此同時,也可看到中共把以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口號式對台工作方針,化成「擴大與台灣各界往來」的可操作性政策,顯然希望透過與台灣各界的交往,增強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和連繫。
相較於五年前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只提一句「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但「十一五規劃」全文則有約三百字的兩岸關係論述。本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對兩岸的著墨更多,而且更注重務實面和可操作性,預計在「十二五規劃」中論述兩岸關係的篇幅,也將比以前更多。
【2010/10/19 聯合報】

習近平確立中共第5代接班人


  • 2010-10-19
  •  
  • 中國時報
  •  
  • 【亓樂義/北京報導】
 習近平(見上圖,美聯社)
 習近平(見上圖,美聯社)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昨在北京閉幕,習近平增補為中央軍委會副主席,確定成為中共第五代接班人,並將在兩年後中共「十八大」胡錦濤卸下總書記職位後,接替其職位。習近平進入軍委顯示,中共已完成對第五代的黨政軍布局。
     為期四天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昨閉幕。中共《新華社》在第一時間以「快報」形式,報導會議焦點。會議一如預期通過《十二五規畫建議》,該建議將提到明年三月召開的十一屆四次人大會議上表決,表決通過後將成為未來五年中共經濟建設藍本;另外,確定增補習近平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由此確立繼胡錦濤後中共第五代接班人地位。
     早在五中召開前,海外分析家紛紛揣測,究竟習近平會不會進軍委;多數認為,習近平進軍委是遲早的事,且接班順序將循胡錦濤的軌跡。但最近始終無明顯跡象顯示習近平會進入中央軍委,而傳出對接班的各種聯想,直到五中全會落幕才撥開雲霧。
     胡錦濤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進入常委序列後,九八年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當選國家副主席,九九年中共十五屆四中增補軍委副主席;習近平是○七年躋身常委,○八年為國家副主席,如今在二○一二年中共「十八大」前進入軍委,對習近平及早熟悉軍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安排。
     此外,本次全會另一焦點在《十二五規畫》部分,其內容將決定未來五年中國整體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方向。
     據中共公布的全會公報顯示,今後五年在經濟方面,最重要的工作是思考經濟結構調整,實際也就是外界近期所說的「包容性增長」,藉此減少城鄉、貧富及東西差距的擴大。
     其次,就是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過前兩年金融風暴,中共意識到擴大內需,是改善經濟結構最主要方針。未來五年,大陸將把投資及出口導向,漸改為內需,並強化節能減碳及開發新能源。
     全會公報也強調一些新概念,如將在「十二五規畫」期間 ,逐步完善符合國情和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等;公報也罕見地以較多篇幅,談到兩岸關係部份,呼籲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不過,遺憾的是,稍早胡溫中共領導人說了多次的「政改」談話,並未在公報中出現。五中談到「政改」部分,幾乎與歷屆相同,即強調「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餘則未再著墨。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美持續施壓 人民幣暴衝

美持續施壓 人民幣暴衝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美國8月份對中國貿易逆差攀抵新高,市場揣測美國會議員將升高對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加速升值。人民幣匯價今天強勁上揚,再創1993年來最高水準。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15日將人民幣對美元參考匯價訂在6.6497元兌1美元,創2005年7月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有望連續六周周線收紅。美國財政部15日公布匯率報告,雪梨西太平洋銀行資深貨幣策略師柯羅指出:「政治壓力相當強勁,中國允許人民幣上揚,有經濟與戰略上的雙重意義。」
上海匯市15日上午10時14分時,人民幣升值0.1%,報6.6472 元兌1美元,本周漲幅0.4%,盤中最高升抵6.6463元,創人行自1993年底統一官方與市場匯率以來的最高水準。
人民銀行6月宣布鬆綁人民幣以來,人民幣迄今已累計升值2.7%。
人民幣12個月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持穩在6.4280元兌1美元的水準上,沒有明顯的變動,顯示市場押注人民幣有望由目前的現匯升值3.4%。柯羅預估,年底前人民幣遠匯有望升值6%。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15日表示,美國不應該將本國失業及經濟成長問題,丟給其他國家去扛責,人民幣匯率不應該成為美國內部問題的代罪羔羊。
他說,美方以中方順差為由認定人民幣遭低估,試圖對中國產品採取歧視性貿易保護措施,已經嚴重違反世貿規則,是無理和錯誤的舉措。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投信投顧法規

http://www.sitca.org.tw/Menu_main.asp?FD=I0000&FL=I0000.ASP&Click=J&SSL=&typ=&TopSub=&SubOrder=1&Lang=C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 今開幕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今天在北京開幕。會議重頭戲是審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審定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十二五」規劃)的建議稿」修改報告。
人民網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開會議,聽取有關「十二五」規劃在中共黨內外一定範圍內的徵集意見,會中決議,將修正後的「意見」初稿提請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央全會)審議。
按中共黨章規定,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舉行1次。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日前撰文稱,中央全會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通常都有重要標識(象徵)意義,這固然緣自黨章所賦予具有的地位,同時又因為它所作出決定的內容具有重要戰略性質。在黨內領導幹部和部分學者眼中,視中央全會為「推出(黨中央)戰略」的場所。
報導指出,人民網記者以「五中全會」為關鍵字,在網路上搜索,僅在「人民搜索」中就搜索到3萬6854篇相關新聞,顯示民眾對本次中央全會的重視。
報導引述葉篤初文章說,中央全會與廣大民眾利益關係越多,就越加受到關注。譬如十六屆五中全會的「十一五」規劃建議,六中全會的「社會和諧部署」,十七屆四中全會的「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決定」等,因此,五中全會中提出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也備受關注。
【2010/10/15 中央社】

五中新焦點 政改、處理人民矛盾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指出,今天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人事可能有變動,「十二五」規劃(第十二個五年計畫)是最大看點,可能會考慮到包括政治體制改革等方面的內容,畢竟經濟體制需要政治體制做配套。他判斷,全會上也可能討論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受到海內外關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今天起至十八日在北京舉行,根據之前公布的議程,將通過「十二五」規劃。 葉篤初表示,這次五中全會的召開,事關「十二五」開局,更關係到中共建黨九十周年以及十八大的召開。
廿一 世紀經濟報導,九月廿八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十二五」旨在描繪大陸未來五年經濟、社會、民主民生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全景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將著墨民主、民生等內容。
日前新華網報導,大陸著名政治學者、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預估,「十二五」規劃中,改革重點除了經濟領域,將放在社會政治領域,並建構以民主法治為特點的「善政體制」。廿一世紀經濟報導則問到,最近一段時間中共總理溫家寶頻頻就政治體制改革發聲,會不會在五中全會上討論?葉篤初有關「十二五」可能考慮政體改的答法,更提高了政改內容的關注度。
葉篤初甚至預估,全會中會討論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胡錦濤在九月廿九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中,對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提出了「三個最大限度」、「四點要求」,葉篤初說,這些都是新提法,值得關注。所謂「三限」是指「著眼於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深刻認識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對於「包容性增長」的概念,會不會寫進五中全會文件中,甚至寫入「十二五」規劃?
葉篤初表示,他注意到胡錦濤這個新提法。一般而言,作為中央領導人在發言時說什麼不說什麼、怎麼說都有深意。



習近平 會否增補中央軍委副主席
今天召開的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簡稱「五中全會」),除將集中討論審議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即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決議外,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是否會增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備受各界關注。
香港明報報導,中共中央軍委與國家中央軍委是一個機構兩塊招牌,是中共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機構,主席由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兼任,現任主席為胡錦濤,而副主席通常有三至四人,除軍方高級將領外,其中一席由黨內預定接班的文官兼任,趙紫陽和胡錦濤都曾任軍委副主席,前者因六四遭撤職,接班未成;江澤民則直接接替鄧小平任軍委主席。
現年五十七歲的習近平,是已故中共元老習仲勛之子。他在0七年十七大上,從上海市委書記躋身中央政治局常委,黨內排名第六,兼任中央黨校校長,被視為中共總書記的接班人選。一般認為,如果習近平出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將是他在二○一二年中共十八大上成為第五代領袖的重要標誌。
習近平去年在四中全會上未如預期般增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出乎外界意料,後來傳出是習主動致函中央,謙稱他到中央工作時間不長,尚不具備承擔新工作的能力和條件。就在五中全會召開前,前天習近平以國家副主席身分,先後接見美國參議院財委會主席鮑卡斯以及前往參加國際研討會的歐洲代表。
【2010/10/15 聯合報】

末日博士麥嘉華的嚴厲警告


末日博士麥嘉華的嚴厲警告

·                                 口述/麥嘉華、整理/莊芳

全球貨幣危機深度解讀
各國發動阻升貨幣的議題炒得正熱,追根究柢,美元恐怕才是幕後的罪魁禍首。由於美國持續大舉印鈔,不僅讓美元愈變愈薄,也逼得亞洲貨幣大幅升值。透過末日博士麥嘉華詳盡的分析,讓你了解這場貨幣之戰的來龍去脈。


編按: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麥嘉華(Marc Faber),多年前就曾針對美國聯準會的大舉印鈔行為,提出嚴厲警告。他認為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非但無法成功刺激經濟,還將造成美元長期疲弱的問題。《今周刊》獨家取得他的最新市場現況解析與看法,以下為重點摘錄:

最近,彭博社的專欄,引用了一位美國旅客的話,他說,「我們之前就被人警告,說在瑞士境內所有東西都很貴,無論食物和旅館價格,都貴得驚人!」還有另一位旅客也這樣表示,以後他寧可去歐洲其他地區旅遊,再也不要來到瑞士了。

只不過,對一位美國人來說,瑞士的消費水準為什麼會這麼昂貴呢?很多人還以為是因為當地通貨膨脹率高;但瑞士和日本一樣,過去十、二十年來都處在很低的通膨率啊!

真正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瑞士法郎兌歐元、美元匯率,一直是處於強勢升值的狀態。拿著貶值的美元到貨幣升值的國家消費,自然覺得錢不禁用。

我要強調,這種情況可不是最近才開始的。在我年輕時,大約一九五○年代左右,一美元還可兌換五法郎,但現在一美元卻根本換不到一法郎。

貨幣供給過量 讓資產價格飆升

為什麼一個國家的貨幣表現會如此強勁,另一個國家貨幣卻如此弱勢?又為什麼,在七○年代初期每盎司只要三十五美元的黃金,現在卻要價一千三百美元呢?

不妨想像一下,你和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正處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中,而他正在操作一台巨型的印鈔機。只要他印出愈多的鈔票,紙幣的價值相對該經濟體中的資產價值也會愈來愈小;相對的,經濟體內的資產價格水準也將快速增加。

但是,隨著柏南克的巨型印鈔機直接對外開放,還完全允許資金自由流動,這樣的情況就變得更加複雜了;柏南克的鈔票不只對資產貶值,對其他貨幣也立刻貶值。

這就和一九七○年代,美國相較於歐洲和日本的情形一樣;那時,美元兌強勢歐元與日圓貶值超過五成。現在,美元又再次走弱,只是這次,是對天然資源與亞洲國家貨幣呈現弱勢。

藉由印鈔機進行大量貨幣供給的問題在於,並非所有的資產價格都會在同時間內一起增加。像是有些商品和資產的供給有限,就會比起供給容易擴張的資產價格上漲得多。舉例來說,現正高漲的貴金屬,就是因為生產有限,產量供給根本比不上印鈔數量,因此價格持續上揚。

之所以會產生一個又一個的資產泡沫,就是因為當某種資產上漲一段時間後,將吸引愈來愈多人們投入市場、齊聲喊漲。

此外,在持續印鈔的環境之下,過度的流動性將會引來更多的投機資金。所以當一個國家貨幣相對升值的情況下,就像是近期瑞士法郎與日圓兌美元及歐元的例子來看,經過投資人的資金炒作一番,又使得貨幣價值更加向上攀升。

讓美元走弱救不了美國經濟

現在強勢貨幣國家的央行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到底該拿升值「過強」的貨幣怎麼辦?假使央行不採取任何手段,過度強勢的貨幣將會危害到國內部分產業的競爭力;而假使央行選擇開始印鈔票,通貨膨脹的壓力又可能會浮現。換句話說,美國聯準會的印鈔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根本就是在強迫其他國家的央行跟進相同的貨幣政策。

而如果美國成功讓美元相對其他貨幣貶值,情形又會如何呢?首先,來自美國鳳凰城的旅客,到了瑞士與日本都會感覺物價很高,可能還以為是通貨膨脹率高的因素。他們覺得美國物價較便宜,認為美國通貨膨脹率低,事實上根本相反。雖然凱因斯學派的經濟學家指出,美國毫無通貨膨脹壓力可言,但那完全是因為這些人只看到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表現。


在我看來這些人應該問問自己,為何現在美國人需要花那麼多錢,才能到巴西、新加坡、澳洲、日本和瑞士旅遊;為什麼他們需要付出較高的代價購買黃金、白銀、天然氣及農產品。甚至還應該要問:「為什麼新興國家表現遠比美國、歐洲來得好?」

聯準會當然可以想印多少鈔票、就印多少鈔票,但是聯準會所不能控制的是──錢會往哪裡去。聯準會和克魯曼(另一偉大的泡沫支持者)也無法控制會製造出經濟還是金融方面的泡沫。以這些人的影響力,應該可和精神領袖葛林史班共同成功創造出九○年代的美股泡沫,以及之後的房市泡沫。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要低估這些「貨幣殺手」的力量!

我們可以說,所有刺激方案與印鈔行為,看來都難以幫助美國經濟,這些貨幣政策反而助長新興國家的經濟與資產,創造出繁榮與興盛的景象。

所以美國表現落後新興國家還能怪誰呢?看來美國自己難辭其咎。

小檔案

麥嘉華Marc Faber
出生:
1946
年,生於瑞士
現職:
投資刊物《The Gloom Boom& Doom》負責人、麥嘉華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
學歷:
瑞士蘇黎世大學經濟學博士(24歲取得)
經歷:
Drexel Burnham Lambert
HKLtd.董事總經理
任職White Weld& Company Limited(紐約、蘇黎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