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金融時報-歐元區陷入一場龐氏騙局


  • 2011-05-10 01:15
  •  
  • 工商時報
  •  
  • 前任阿根廷央行總裁 布萊赫爾
 前任阿根廷央行總裁布萊赫爾(Mario Blejer)近日於金融時報撰文表示,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IMF)不斷掏錢紓困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等歐元區周邊國的做法擺明就是一場龐氏騙局(Ponzi scheme),最後倒楣的將是納稅人。
 布萊赫爾表示,歐元區當初建立在「不紓困」的基礎上,但這個原則在希臘等國爆發主權債務危機後蕩然無存。歐盟和IMF提出的紓困計畫照理說是為了讓這些周邊國減輕債務,但實際上各國負債比重不減反增。
 以葡萄牙接受的780億歐元貸款為例,這筆金額相當於去年葡萄牙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7%以上,如此一來該國負債占GDP比重將高達120%。除了葡萄牙之外,2012年前希臘、愛爾蘭及西班牙等國的負債占GDP比重都將比債務危機剛爆發時還高。
 債務不斷增加是否代表這些國家即將違約?布萊赫爾認為這倒不盡然,因為現在違約勢必造成國際市場動亂,而高度曝險的歐洲銀行首當其衝,因此眼前歐盟各國都不想面對現實,還是繼續掏錢紓困。基本上,只要歐盟和IMF還有錢就會繼續歹戲拖棚。
 各國選擇相信「一切只是資金流動暫時出問題」的說法,自以為只要共同提供紓困,負債國就會進行財政改革,最終回歸正常市場運作。為了「證明」這個天真的理論,各國甚至憑空想像各種可行的債務延續方法,但事實上唯有在新資金不斷加入的情況下才能讓現況無限延伸下去,因此被布萊赫爾喻為一場大規模的「龐氏騙局」。
 在這場騙局中,最初持有負債國債券的國家成了金字塔最上層的投資人,而歐盟和IMF聯手提供的貸款則有部分先拿來贖回這些債券。往後若這些負債國仍舊無法達到財政緊縮或改革的目標,歐盟和IMF最終還是會回購先前放出去的貸款,而這樣的情形將不斷反覆重演。
 布萊赫爾表示,在民間投資的情況下,只要沒有新的投資人受騙加入,位於上層的投資人就得不到回報,導致龐氏騙局瓦解,但歐洲這場「官方龐氏騙局」卻沒那麼容易。只要歐盟或IMF還有錢,這場騙局就能繼續下去,而歐元區周邊國的債務也將無限向上堆積。
 布萊赫爾表示,能夠瓦解歐洲龐氏騙局的不是財務,而是政治,例如歐盟各國近來出現的反對紓困聲浪。即便政治無法嚇阻騙局擴大,哪天這些債務轉移到國際組織時,違約只是遲早的事。如同龐氏騙局的架構,到時候蒙受最大損失的將是金字塔最下層的投資人,也就是各國納稅人。
 布萊赫爾認為,這場騙局如何收場全看各國如何看待眼前拖延的時間。對歐洲經濟而言,到底是立刻爆發銀行危機還是日後債務一筆勾銷較具殺傷力?換句話說,現在就面對現實並重組債務是否好過日後加重納稅人負擔?到頭來,一切還是由政治決定。
 話雖如此,布萊赫爾還是認為粉飾太平只撐得了一時,日子久了大家還是會看清騙局內幕。(陳穎芃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