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53億元 中信金併購大都會人壽



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右二)與大都會人壽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施沛德(左二)簽約,取得台灣大都會人壽百分百股權。左一為台灣大都會人壽總經理孟子文,右一為中信金保險事業執行長凌氤寶。 
記者曾學仁/攝影
美商大都會國際人壽昨天宣布,以一億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十三億元),將百分之百股權賣給中信金控,中信金控終於跨入保險市場;大都會人壽最為人知的史努比卡通商標,將和台灣保戶說再見,而且台灣大都會人壽的中、英文名稱,都必須更改。中信金控昨天與大都會人壽簽約,敲定這項交易。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承諾,將保障台灣大都會人壽卅多萬名保戶權益,以及全體員工工作權。
吳一揆說,取得台灣大都會人壽,是中信金控進軍保險業務第一步,這不只是單純財務投資,還是項策略性投資。
台灣大都會人壽是第二次標售。去年首度出售競標,由國票金控以一點一二五億美元(當時折合新台幣卅六億元)得標;但因為國票金控內部大股東不和,對併購大都會人壽沒有取得共識,金管會否決這項併購案。
大都會人壽今年第一季重新開標,吸引四家業者投標,包括中信金、台新金、三商美邦人壽及旺旺集團。中信金控以一點八億美元最高價得標,並且高於第一次國票金控的標售價格。
金管會官員昨天表示,金管會將依金控轉投資規定,審查中信金控申請併購大都會人壽的適格性。不過,市場認為這項交易案比南山人壽出售案相對單純,預料過關的機率相對高。
吳一揆表示,目前大都會淨值為九十八億元,此次中信金控的出價約是淨值的零點五七倍,中信金覺得交易價非常合理。
吳一揆強調,併購的五十三億元全是中信金自有資金,不用籌資也不用借款,資金來源相當清楚;由於中信金旗下沒有保險子公司,大都會六百廿四名員工將百分百全數留用,員工薪資福利兩年內不變;股權移轉時,卅萬七千多名保戶權益也會充分獲得保障。
大都會人壽國際業務部亞太區域董事總經理施沛德表示,大都會來台投資廿二年,績效雖好,但規模太小,為了不讓發展受限,決定出售;亞太市場雖對大都會還是有吸引力,但短期內看不到商機,不會那麼快重返台灣。
【2011/03/29 聯合報】



大都會為何要走「規模太小 乾脆賣了」


外商壽險公司一家一家撤離台灣,外界好奇,為何這些外商壽險公司「非走不可」?二度標售的美國大都會人壽主管昨天強調,台灣市場不是不好,只是大都會人壽在台灣的規模太小,無法突破,最佳解決之道就是出售。美商大都會人壽國際業務部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施沛德說,大都會人壽已來台投資廿二年,在台績效不錯,但規模始終無法做大,這受限於大都會只是「一家公司」,沒有其他姐妹公司可形成集團發展,例如資產管理公司等,所以發展受限。
施沛德說,美國大都會是一個很單純的保險金融集團,沒有再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或券商,把台灣保險業務賣給中信金控後,短期內因為沒有在台灣看到任何商機,不太可能立即重返台灣市場。但施沛德也說,世事發展瞬息萬變,未來的事情「Who knows?(誰知道呢)」。
【2011/03/29 聯合報】

保險雙引擎 中信金添翼
過去三年,每家外商壽險公司標購案,中信金控幾乎無役不與;昨天終於以五十三億元把台灣大都會人壽「娶」回家。由於中國信託商銀已是全台最大的銀行保險平台,一旦加上壽險公司,中信金未來「賣保險」的能力,將讓其他同業無法小覷。
中信金控旗下子公司,中國信託商銀一直獨大,雖然中信銀也是獲利金雞母,去年一年獲利就超過一百六十億元;但眼見其他金控公司,尤其是富邦金控因為併購安泰人壽,頓時資產及獲利倍增。中信金也一直希望能充實金控架構,在銀行之外另找一個保險獲利引擎。
中信金對保險經營深具信心,關鍵就在中國信託商銀太會賣保險。中信銀目前光靠「銀行保險」平台,保費銷售金額已經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元,去年一年更創下一千三百五十億元的歷史紀錄。若把中國信託的「銀行保險」平台視為一家壽險公司,去年業績就是市場第三大,僅次於國泰及富邦人壽。
為了進軍壽險業,中信金曾兩度參與南山人壽標售案,雖然美國AIG國際集團兩次都未選擇中信金,但中信金仍然不放棄進入保險市場的任何機會,在大都會人壽二度標售時,終於出高價併購成功。
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在記者會中已宣布,憑中信金經營事業的能力與條件,一定會讓中信金的保險業務規模繼續擴大,中信金希望能把大都會的資產,從現在不到千億台幣,做到五千億元。
對中信金來說,買到大都會,只是進軍保險業的第一步,中信金不排除繼續深入其他保險業務,甚至進軍大陸市場。
【2011/03/29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