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陳泰銘 在打什麼算盤?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
報系資料照
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與KKR聯手收購國巨在外流通股票,讓國巨股票下市,儘管類似的下市案過去也曾發生過,但對目前所處全球被動元件產業關鍵地位的國巨,格外引發猜測及聯想,陳泰銘在KKR的資金支持下,未來受公開資本市場的牽絆阻力減小,對整體組織的調整及布局,將更能展現其個人強勢主導風格,這一次陳泰銘聯手KKR令國巨下市,所為何來?1997年 創152元天價
國巨自1993年上市以後即相當風光,全盛時期股價曾飆至100元以上,1997年7月甚至達152元,也是當年電子股的百元俱樂部成員,期間從一家規模不大的被動元件公司,歷經幾次購併案後,躍升成為國內被動元件龍頭。
海外購併積極
董事長陳泰銘是國巨最重要的靈魂人物,自1994年開始,展開海外購併,購併新加坡的晶片電阻廠ASJ,使得產品線涵蓋電阻、電容和電感三大被動元件產品,生產銷售據點遍布亞洲、歐洲和美洲三區,被動元件集團逐漸成形。
小吃大 併飛元、飛磁
2000年陳泰銘更是以「小吃大」的決斷力,以180億元,吃下荷商飛利浦被動元件事業部位於高雄楠梓加工區內的飛元(Phycomp)和飛磁 (Ferroxcube)公司,使國巨在電容器和電感器躍居全球前五大。當時,國巨資本額I37億元,營收僅71億元,而飛元、飛磁營收約百億元。所以是個標準「以小吃大」的併購案。
不過,國巨在吃下飛利浦的被動元件事業部門後,因為股本的擴大,加上被動元件產業的競爭激烈,2000年後的營運反而不如預期,隨後即展開大陸市場布局,並引入黃峻樑出任執行長,進行組織重整,但後來在黃離開後,使得國巨的全球布局面臨重新調整,尤其是歐美市場的開拓。
股本龐大成包袱
2007年KKR看好國巨未來的發展,大舉投入資金入股,4年來也證明國巨的營運出現近十年來的黃金時期,但市場上的法人對於國巨的股本過於龐大,以及產品的聚焦,始終存有疑慮,對國巨交出的成績單反應冷淡,也促使KKR與陳泰銘家族的合作更加緊密,KKR強調未來國巨的主導權仍在陳泰銘手中,資金的挹注對國巨自然有利,這也是陳為何堅持要以近7年國巨的價格高點收購投資人手中股票,就看投資人能否接受了。
【2011/04/06 聯合晚報】
觀察站╱KKR 超完美退場?
國內被動元件龍頭大廠國巨 (2327)驚傳下市,引發市場及產業界震撼,國巨今對此低調不回應,但4年前入股國巨的國際私募基金KKR則代表發言,指國巨需要重整,進行全球布局,主導意識濃厚。KKR當年以每股16.15元參股,惟投資4年下來,國巨的股價還是未高於此價位,而此次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與KKR聯手收購所有公開股權,是否是為KKR尋求退場機制,成為投資人關切焦點。
KKR當年投資國巨時,以國巨在被動元件產業的地位,以及未來的全球布局策略,寄予厚望,但期間國巨的股價除了一開始宣布KKR加入後,曾短暫高過每股16.15元外,至今都未再高過KKR當初認購的價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國巨股價甚至跌破票面價,最低跌至3元,成為雞蛋水餃股,對KKR 而言,投資國巨至今,即使3年的閉鎖期已過,仍住套房,成為燙手山芋。
以KKR的說法,國巨在全球電子產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是常因為組織調整,或是決策過程,而導致股價始終反映不出實際的價值,而KKR方面也希望藉由旗下私募基金的資源,協助國巨在全球布局的布局,甚至引介歐美市場的客戶,真正快速有效地提升國巨的全球競爭力。
事實上,國巨在2000年以後即開始積極全球化布局策略,其中針對大陸市場,在蘇州大舉擴廠,當年曾風光一時。時至今日,大陸市場占其營收比重確實也達到整體營收的一半以上,大陸布局在國內同業之中相當成功,只不過在歐美市場的部份比重仍相當低,而國巨近年也積極跨入汽車市場,目的也是要搶進歐美市場,但至今成效並不明顯。
再者,以國巨的營運績效表現來看,該公司去年全年每股獲利達1.89元,創下近十年來的新高,也正處於陳泰銘領軍時期的另一高峰,惟以目前股本達220億元,在被動元件股中屬於股本巨大的大象型公司,這樣的獲利表現,仍無法有效整合市場上凌亂的籌碼,本益比即使偏低,也不易吸引法人及散戶的青睞,這也是KKR急於「拯救」國巨的關鍵。
【2011/04/06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