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巨自1993年上市以後即相當風光,全盛時期股價曾飆至100元以上,1997年7月甚至達152元,也是當年電子股的百元俱樂部成員,期間從一家規模不大的被動元件公司,歷經幾次購併案後,躍升成為國內被動元件龍頭。 海外購併積極 董事長陳泰銘是國巨最重要的靈魂人物,自1994年開始,展開海外購併,購併新加坡的晶片電阻廠ASJ,使得產品線涵蓋電阻、電容和電感三大被動元件產品,生產銷售據點遍布亞洲、歐洲和美洲三區,被動元件集團逐漸成形。 小吃大 併飛元、飛磁 2000年陳泰銘更是以「小吃大」的決斷力,以180億元,吃下荷商飛利浦被動元件事業部位於高雄楠梓加工區內的飛元(Phycomp)和飛磁 (Ferroxcube)公司,使國巨在電容器和電感器躍居全球前五大。當時,國巨資本額I37億元,營收僅71億元,而飛元、飛磁營收約百億元。所以是個標準「以小吃大」的併購案。 不過,國巨在吃下飛利浦的被動元件事業部門後,因為股本的擴大,加上被動元件產業的競爭激烈,2000年後的營運反而不如預期,隨後即展開大陸市場布局,並引入黃峻樑出任執行長,進行組織重整,但後來在黃離開後,使得國巨的全球布局面臨重新調整,尤其是歐美市場的開拓。 股本龐大成包袱 2007年KKR看好國巨未來的發展,大舉投入資金入股,4年來也證明國巨的營運出現近十年來的黃金時期,但市場上的法人對於國巨的股本過於龐大,以及產品的聚焦,始終存有疑慮,對國巨交出的成績單反應冷淡,也促使KKR與陳泰銘家族的合作更加緊密,KKR強調未來國巨的主導權仍在陳泰銘手中,資金的挹注對國巨自然有利,這也是陳為何堅持要以近7年國巨的價格高點收購投資人手中股票,就看投資人能否接受了。 【2011/04/06 聯合晚報】
|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陳泰銘 在打什麼算盤?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